首页>新闻中心 > 求职常识 >

职场人士必学的技能

作者:代朝波
时间:2015-04-16 10:41:44
点击:

一个地位显赫的官员自认为是虔诚而谦卑的佛教徒。有一天在拜访一座寺庙时,这位官员向庙里的高僧请教何为佛教中的“骄”。这位高僧神色严峻,用不屑而轻蔑的口气说道:“真是个愚蠢至极的问题!”

 

高官勃然变色。“你竟敢这样同我说话!”他愤怒地吼道。

 

高僧挺直身体微微一笑:“施主,这便是骄。”

 

你也许会为那个官员的自大和上当而发笑,但很可能你也同样进入过这种自我防卫的误区。实际上我们都是这样。毕竟自我防卫是一种本能的人类反应,体现了人们保护自己免受威胁的倾向。

 

问题是,在你的生活中大部分引发这种反应的事件,并没有威胁到你的实际安全。在你发怒的大部分场合里,有多少次是真正有什么东西威胁到了你的人身安全、家庭或是工作?如果你不是特别与众不同的话,那答案一定是:“没有几次。”

 

令你动怒的绝大多数事情都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只不过是冒犯了一些你自以为重要的抽象事物,你的观点、看法、尤其是你的自我意识。更令人吃惊的是,你保护这些有关自我的虚妄观念,就像保护自己免受真实的攻击那样不遗余力。看来你好像是混淆了哪个是你头脑中的自我形象,哪个是你真实的血肉之躯。你被淹没在自我想象中,忘记了你只不过是在对一些“观念”而不是真正重要的事件做出反应。

 

当然,有些情况下你做错了事情并且受到贬低和责备,这时受到威胁的就不只是你的自我意识。例如当一名同事批评你工作做得不好时,不仅你的自我,连你的饭碗都遇到了威胁。

 

然而,更常见的是,威胁到自我的那些失败、批评和嘲笑,其实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却还是让你烦恼不已。一个打网球友谊赛的周末运动员连续丢了几分之后可能会暴跳如雷;一位经理在员工质疑其决定时也许会大发雷霆;一个人在妻子批评其衣服叠得不对时可能会怒发冲冠;一位教师在学生对分数表示不满时会板起面孔;有时在别人批评你对书籍、音乐、电影、服饰、汽车等方面的观点和品味时你也会怒不可遏。

职场人士必学的技能

 

小不忍则乱大谋

 

那么在自我意识受到威胁时你是如何反应的呢?例如:

 

——当别人不同意你的观点时你是否会发火或者烦恼?

 

——你是否为了在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上分出对错而与人争论不休?

 

——你是否为了要给别人留下好印象而苦恼?

 

——你是否有时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例如进食、抽烟、饮酒的数量或者发火的次数?

 

——你是否因为不愿意认错而伤害了友谊或其他人际关系?

 

——你是否总想着向别人证明自己?

 

——你是否在脑海里反复回放一些陈年旧事?

 

——有没有人告诉过你,你对自己太过苛刻?

 

——遇到挫折或者别人的批评时,你是否通过负向归因(negative self-talk)的方式,轻易地把自己否定?

 

上述问题中如果有一项你回答“是”,那就是自我防卫。

 

在你防卫自我时,你所失一定会大于所得。显而易见的,自我防卫反应是比较令人不快的,你对一件事情长时间无法释怀,会败坏你一整天的心情。更重要的是,自我防卫还会让你失去个人成长的机会。想一想上一次别人批评你的工作时,你是怎样做出抵触或反击的回应的。在你的脑海里中把这件事勾画出来回想一下。除了试图维护你的自我意识,你从这次争执中得到了什么有益的结果?也许什么也没有。

 

诚然,你常常会受到不公平的批评。但是,即使它是合理的批评,针对的也是你的工作,而不是你,而你的自我意识却把这两者混为一谈。在自我防卫中,你终也忽略了大量善意的、正确的、以及有价值的批评,本来你是可以从这些反馈中受益的。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校园双选会现场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校园双选会现场

然而,抵御自我防卫的冲动并不意味着要做一个受气包,谁都可以说你几句。它只是说,要保护你自己,而不是你的自我意识,这样做,你就能尽量减少冲突中的情绪色彩,专注于寻找建设性的解决方法。

 

例如,如果你的妻子对你忙了半天做出来的牛排晚餐有所不满,你本能的自我防卫反应可能就是为自己辩解(“我觉得不错啊,你太挑剔了”),或者是反唇相讥(“是吗?不管怎样,也比你上星期做的鱼好吃吧”)。这两种方式都有可能引发对方的抵触性回应,从而引发你另一次抵触性回应,如此循环,后你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场毫无意义的白热化争吵中,而起因只不过是你们都拼命想维护自我意识。

 

相反地,你也可以用平静而自信的口吻回答:“为了这一餐我可花了不少工夫,你要是告诉我下次怎样能做得更好我会很愿意听,但是你这样的指责却很伤人。”这种交流方式不大容易引起争执,并且有利于促进个人进步。

 

不幸的是,当你的自我受到打击时,会不由自主地产生抵触性反应,而不管对方是出于多么的好意。那么,要减少自我防卫的倾向及其负面后果,需要预先制定好策略。

 

三种策略做忍者

 

下一次当你的自我受到威胁而想要发怒时,尝试一下用下面的方法来帮助你保持冷静、克制、和达观:

 

策略一:判断当时的情形是否威胁到了你的切身利益。

 

如果当时的情况只是影响到了你的自我意识,就问问自己,仅仅因为你的行为或者别人对你的看法不如你所愿就发火或烦恼到底值不值得。

 

如果当时的情形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比如当别人的批评有可能损害到你的工作或者你与他人的关系,那你也许真的需要采取行动了。即使是这样,也一定要区分开哪些是真正的威胁,哪些只是对你自我意识的威胁。在真正有威胁的情况下,你要去面对真正的问题,而不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去保护一个想象中的自我形象。有意识地忽略对自我的威胁让你更有效地专注于眼前真正的问题。

 

策略二:要确定在某种情况下发怒是否对你有好处。

 

因为自我防卫意识的产生,取决于你怎样看待眼前发生的事情,所以你如果脑子里反复回放这些事情,不断抚弄着受伤的自我意识,你就一定会把痛苦和愤怒之火点燃。你要问问自己,对这件事情耿耿于怀并且大发雷霆是否对你有好处,你是否应当一笑置之或者采取建设性的步骤以改善形势。

 

要赶走萦绕在心头的失败、批评和其他负面事件也不太容易,但我们的确应当抵御这种具有严重破坏性的本能。

 

策略三:使用自我认同法。

 

要减轻你的自我意识受伤的程度,自我认同法可能是好的常用策略。所谓自我认同就是承认你和你的人生都不是圆满的,你一定会遇见失败、挫折和损失。当不快乐的时光到来时,自我认同法要求你对自己宽容,承认并且寻找你的缺点和问题,而不是盲目自责。

 

自我认同的态度并不意味着自我怜悯、自我放纵、或是自我中心,而是用友善、关心和谅解来对待自己,要承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自我认同之所以能减少自我防卫,是因为它能降低事件对你自我意识的威胁程度。当事情出错时,如果你能用友善和尊重来对待自己,你的自我就不会受到生活环境的伤害,因而也就无需防卫了。它无需通过掩盖有时是丑恶的事实来保留面子,也不会让你因为那些常见的但相当不合理的挫折而陷于痛苦之中。自我认同提供了一个情感保护罩,在其中你可以清醒地感知你自己和你的生活环境而无需自责。

 

自我认同并不意味着你从不为自己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感到难过。它也不是让你简单地接受自己的缺点而不图改进。你可以为自己的失误懊悔,你也可以努力提高自己。但是你面对失败、错误、批评和侵犯时,要带着认同而不是愤怒和防卫的态度,这样处理问题会更加有效。

 

下次当你感到自我防卫的冲动时就尝试一下这三个策略。当你成功地抵御住了这种冲动,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步。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校园双选会现场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校园双选会现场

忍者三小术

 

有很多经理人相信只要自己是正确的就不用在乎其他事情了。

 

错!

 

坚持正确的事情,常常会妨碍发展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你的结论和推理也许一定正确,但你的表达方式可能一定错误。在人际关系中表达方式与内容对错一样重要。自知正确的人们因为率直、傲慢、居高临下的行为而得罪了大家,这种事情太常见了。

 

冒犯别人从而损害人际关系会对你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利影响。你不必显得粗鲁和残酷也能讲出真话。你不必阿谀奉承也能做到委婉而善于辞令。你不必咄咄逼人也能坚持真理。你完全没必要激怒别人来显示你有多重要。

 

这里有一些实用的小技巧可以帮助你避免触怒别人。

 

要知道其他人会影响你的前程。你的成功更多地依赖于你的人际能力而不是技术能力。如果你冒犯了别人,在你需要的时候你就得不到他们的支持。

 

尊重每一个人。有些经理人会通过羞辱别人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这样没用的。记住,身处底层的人会努力上进,身居高位的人也曾经身处底层。你永远不知道谁能帮你一把谁会踩你一脚。所以,用尊重和尊严对待每一个人。

 

选择友善和礼貌。如果你可以在伤害别人和保持友善之间进行选择,就选择友善吧。

 

培养你的沟通能力。表达并满足你的需要的同时,也应尊重别人需要。富于侵略性的人之所以冒犯别人是因为他们只关心自己。培养有效的沟通能力,你就能得到你真正所需要的东西,同时又不侵害到别人。

 

培育你的关系。把关系看作是资产。通过帮助别人得其所愿而发展关系。不要指望立刻得益,或是投桃报李的回报。那样行不通。在人际关系上的投入勿有所图,其回报会让你喜出望外。

如果你在学习上有更多疑问,欢迎在线咨询新东方烹饪学校老师。
在线咨询
相关阅读
/ Related reading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是综合型高级技工学校 手机网站 网站联系:22410124(邮箱直接加QQ后缀)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1305号
   联系电话:028-875066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津区成都新东方高级技工学校(普兴镇温祖庙新科大道99附1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