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豆花是川菜小河帮流派中盐帮菜里的一道传统名菜。鸡豆花,因成菜时的鸡肉形似四川常见的用黄豆制作的豆花而得名,是四川的“传统功夫名菜”,也是一道国宴菜。早在清末出版的《成都通览》和《四季菜谱摘录》均有此菜的记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
此菜品为最独特之处为讲究“吃鸡不见鸡,吃肉不见肉”,将荤料制成素形,色泽雪白,形似豆花却鸡肉香浓,与当今的分子料理有异曲同工之妙。
鸡豆花融萃了多种中餐技法,一是制茸,二是扫汤,三则是以荤料制素形的“以荤托素”,可以说鸡豆花这道菜体现着川菜最高技艺水平。
当年厨师从烹制豆花的过程中受到了启发,以鸡肉代替黄豆精烹巧制,形成酷似豆花的菜肴,因此得名,它还和著名的开水白菜并称川菜中的“汤菜双绝”。
鸡豆花的做法:
1、取一块母鸡的鸡脯肉,用刀背锤茸,锤茸以后挑去筋,筋必须要去得彻底。我在锤茸以后,还用肉锤锤拍多次,以让鸡脯肉变得更细更茸。注意看图片,那层白颜色的便是筋膜。
2、将锤成茸的鸡脯肉放到碗里,加少量清水把鸡肉茸划散搅匀,然后加一个鸡蛋清、三小匙豌豆粉(这是一块鸡脯肉的量)、盐,一起用力搅散搅匀。
3、把菜心在滚水里过一下捞起来备用。
4、锅里盛清水,水开以后,把调好的鸡脯肉放到锅里,水开以后把火关到最小,煨10分钟左右,就可以起锅了。碗里注入高汤,把鸡豆花盛进去,加上菜心,即成。
5、起锅以后的鸡豆花,外表同豆花完全一样的,但是比豆花更加鲜美,可以直接吃,可以蘸酱油吃,也可以蘸好吃的蘸水吃。老少咸宜。
要想做好鸡豆花,得具备三种心,第一种就是细心。要把老母鸡的鸡胸脯肉用刀背反复剁细,形成又茸又细的鸡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一根根地挑去鸡肉中残留的筋膜,保证鸡泥口感的细嫩。
除此之外,大厨们的细心还体现在一个只有老一辈厨师们才掌握的秘密招数上——猪皮的妙用。因为厨师都用木头墩子,用刀背捶茸力度太大容易产生木屑,此时在木墩子上垫一块猪皮,就能防止木屑粘在原材料上,也保证了原材料的干净整洁和出菜的成品洁白。
处理好的鸡泥适当调味,加入高汤、蛋清和水淀粉,过箩调成细腻的浆状,这就是制作鸡豆花最重要的鸡浆了,其中淀粉起到了糊化的作用,类似于家常做菜的勾芡。
做鸡豆花要具备的第二种心,就是耐心。作为一道汤菜,鸡豆花中的清汤虽然看似平平无奇,淡如清水,实则却是吸收了众多食材的精华。要用老鸡、老鸭、腔骨、棒骨熬煮四五个小时制成毛汤,再用鸡肉茸做成的白臊子和猪肉茸做成的红臊子,耐心地一遍遍扫去汤中的杂质,臊子们在热变性的过程中吸附了汤中的沉渣,奶白色的毛汤逐渐变成淡茶色的清汤,才算过关,行话管这叫“扫汤”。这样扫出来的一锅汤,是可以幻化出万般美味的基础。
但扫汤还不是做鸡豆花最难的一步,最讲究功力的,也是最关键的,当属最后一步——冲豆花。鸡浆在大火滚开的汤锅中快速固化,雏形出现。
新生的豆花虽然细腻,却还不扎实,还需要在刚成型的瞬间,就立刻转成小火慢㸆,利用余温让豆花充分凝固成型。由于豆花形态的变化十分微妙,所以即便是老师傅也必须目不转睛、心无旁骛才行。所以这第三心,便是沉浸心。
再经过十几分钟小火慢㸆,散开的豆花逐渐聚拢,鸡肉由此脱胎换骨,变得绵密细腻。再舀入提前制好的清汤中,像是一朵白云倒映在湖水中,清新雪白。
成都新东方烹饪学校是综合型高级技工学校 手机网站 网站联系:22410124(邮箱直接加QQ后缀)
川公网安备:51010602001305号
联系电话:028-87506666
学校地址:成都市新津区成都新东方高级技工学校(普兴镇温祖庙新科大道99附1号)